他在辽沈战役中表现抢眼,大家都说他是野战军的打仗高手,但后来因为替林彪说了几句好话,就遭到了排挤。结果在评军衔时,只给了他一个中将的头衔。
他就是那位打了一辈子仗,满身伤痕的开国将军胡奇才,那么他到底都经历过哪些事情呢?
【可塑之才】
1941年,胡奇才在出了很多大将军的湖北省黄安县出生,那地方号称中国第一大将军县。
胡奇才家和大多数家庭没啥两样,爸妈都是平平常常的农民,日子过得挺紧巴。尽管这样,胡奇才从小就特别省心,很小就能帮着家里干活了。可偏偏在他还小的时候,妈妈又突然走了,这让他们家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。
因为家里太穷了,根本没钱供胡奇才上学,所以他小时候虽然很想读书,但也只上了三年私塾。
胡奇才长大后决定去当兵,1929年,年仅15岁的他就参与了革命工作,到了第二年,他就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,紧接着,他还申请加入了党组织。
胡奇才在部队里表现突出,很快就被林彪注意到了。这个才18岁的小伙子,竟然已经是很棒的团政委了。林彪深入了解了他的战斗成绩和故事后,对他的看法更是大有改观。
林彪元帅对胡奇才赞不绝口,这让大家对他的看法都不一样了,都觉得胡奇才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。
【红军的基层生活】
胡奇才没有让林彪失望,他变成了一位勇猛果敢的将军。在红军那时候,他作为前线指挥官,不只一次次冒险冲锋,还多次挂彩受伤。
有一次,红四方面军跟敌人打仗反围剿时,胡奇才的左手不小心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。可他怕影响战斗,就硬撑着没去找医生看伤。
1931年,胡奇才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不幸被大炮炸伤,他足足抢救了四天四夜,才从死神手里逃过一劫。可没想到,仅仅隔了一年,胡奇才的右手又被炸伤,结果落下了残疾。
他的左腿老是受伤,到了1933年,连头部也遭了殃,一个人在山林里倒下了都没人知道,从那以后,他就落下了头疼的毛病。
他身上的伤痛多得数不清,身体被折磨得不成样子,但他的信念却越来越强。他一直坚守在最前线,对生死也越来越看得开了。
1946年,在东北发生的新开岭战役,对胡奇才的军事之路来说是个重要改变。这场战斗里,他指挥的第四纵队打了一整天的硬仗,把被称为“千里驹”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师给全歼了,连师长和副师长都被活捉了。他们还缴到了5门大炮和差不多5000把短枪,厉害的是,还打下了一架美国飞机。
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头一回把一个师全部消灭掉,对我军是个大胜仗,而且这位指挥员也通过这次战斗,实现了从负责小范围战术到指挥大战役的重大进步。
大家对他的表现纷纷夸奖,军事方面的行家也大力点赞说:“他能攻能守,既会包围又会穿插,既勇猛又机敏。”
那时候,林彪对新开岭战役特别上心。仗打完以后,他找到胡奇才,乐呵呵地拍了拍他的肩头,说:“干得漂亮,回去好好琢磨琢磨,总结一下这次打仗的经验。”
另外,林彪得知胡奇才有头疼的困扰,马上吩咐卫士去开了副治头疼的药。与此同时,胡奇才把作战经验整理好交给了中央,毛主席看过后特别开心,不断夸奖说:“这次的作战经验总结得太到位了!”
紧接着发生的塔山战役,是胡奇才打得最漂亮的一仗。
【塔山阻击战】
1948年,胡奇才在秋叶纷纷落下的时候,正从九股屯往塔山赶路。那时候的他,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在东北战场上变得大名鼎鼎。
塔山其实不是一个山名,而是锦西和锦州间的一个小村子,它东边靠着无边无际的大海。这里啊,是辽沈战役里特别重要也打得最狠的一仗。
要是东北野战军在这儿打赢了,那就差不多等于拿下了整个东北。反过来讲,要是蒋介石的国民党援军没法通过塔山,那锦州、长春、沈阳这些地方就都会一个个丢掉。所以说,塔山就像是推动后面战局变化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
胡奇才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。蒋介石、毛主席以及林彪都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,显示出他在当时的情境下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和影响力。
到了1948年秋天,全国战场上的形势有了大转变。战争不断进行,人民解放军的力量越来越强,而国民党军呢,他们的力量却越来越小。
现在,东北的人民解放军已经有100多万战士了,他们解放了大片的乡村和城镇,几乎把战局给掌控住了。相反,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人数不到50万,只能死守沈阳、长春和锦州这三个地方。
蒋介石对现在的状况非常焦虑,这三个地方对国民党而言,就像鸡肋一样,吃着没味道,丢掉又可惜。
没办法,他只能拼尽全力守住这三个地方。这时,东北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,毛主席打算从锦州开始动手,想趁这个机会一下子打败国民党军,不给他们任何喘息和扩张的机会。
接着,毛主席在西柏坡做出决定,要先打下锦州。同时,蒋介石也给他的军队下了死命令:“无论如何,必须在14日天黑前拿下塔山,不然就要按军法严惩。”
胡奇才接到命令后赶到了塔山地区,马上连夜建起防御设施,准备打仗。
不过胡奇才心里一直有个疙瘩,那就是塔山阵地的地形太奇特了。那时候,好多人都觉得应该守在塔山前面的高坡上,这样既能站得高、看得远,又能把敌人的动静摸得一清二楚。
但胡奇才的想法不同,他觉得他们应该留在塔山村,而不是跑到塔山上去。他觉得,要是守在山上,说不定最后把城给丢了,自己还会被困住。
要是咱们守住高地,国民党军可能就不打高地了,改去攻塔山村,想绕个弯儿打我们。可要是咱们守住了塔山村,那国民党军就没法绕路了,只能直接跟咱们硬碰硬。
这样一搞,敌人的另一个退路就没了,我们赢的机会就大了。
林彪听完胡奇才的主意,觉得挺在理,直夸他会打战,于是决定就用他的这个办法来打仗。
可是没想到一开始就不顺,国民党军队趁着潮水退去,悄悄从旁边占领了渔山岛,这样一来,塔山的侧边防守就没了,他们很可能要从海边打过来。
胡奇才马上指挥队伍冲向渔山岛,好在成功打退了国民党军队,又把渔山岛的控制权夺了回来。
第一天失败后,胡奇才更加重视军队的布阵,他下令炮兵得和步兵紧密配合,听步兵的指挥,还把之前建好的防御设施都拆了,让士兵们重新建。
他讲,这样的防御工事连敌人的几炮都顶不住,根本没用,得重建。新建的地堡得既能防空又能防炸,还得能在里面临时歇歇脚,这样才算合格。
还好胡奇才赶紧加强了塔山的防御,国民党军队的炮火对塔山堡根本没啥威胁。
胡奇才回想起那时候,他们打算就算牺牲一万人也要守住塔山,为此都立下了生死状,心里就怕的是全军都搭进去,伤亡惨重。
塔山阻击战最后结果是,我们这边有2300多人受了伤,700多人牺牲了,加起来大概3000多人。而敌军那边,牺牲了6000多人呢。这次战斗,我们的伤亡人数比预想的要少很多,这都多亏了胡奇才灵活指挥炮兵和步兵紧密配合。
蒋介石战后也感叹:“真没想到,就算有三个军,再加上海军和空军的帮忙,还是没攻下塔山!”
塔山战役后,林彪更加看重和夸奖胡奇才的本事。胡奇才也因此得到了“塔山猛虎”和“打仗高手”这样的美名,他的带兵打仗能力在当时的大将中已经名列前茅了。
胡奇才特别佩服林彪在那场战役里的表现和指挥能力,就算“913”事变以后,他还是站出来为林彪辩护:“不管咋样,塔山阻击战那会儿,林彪元帅指挥我们没错,这是真事儿,也是记录在历史上的!”
后来,他因为站出来力挺林彪,吃了不少苦头,可他仍旧不改初衷地说:“历史就是历史,谁也不能随意篡改!”
【中将军衔】
胡奇才走过了红军时代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,他勤勉努力,勇敢善战,最终坐上了第三师副师长的位置。看看胡奇才的升迁之路,每一步都没落下,全凭他自己的战功和荣誉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
自1930年胡奇才加入工农红军起,他起初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,后来一步步升为了班长、排长,最终还当上了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九连的副连长。
他从营里的政委做起,一直干到了师政委,当过副团长,也做过司令员和参谋长,最后还当上了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员,军队里的大小官职他几乎都体验了个遍。
新中国成立后,胡奇才又被任命为辽东军区的司令员,并且他还当上了解放军工程兵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。
1955年,中央决定要给那些为新中国立下大功的将军们发奖和定级别,这可是新中国头一遭,大家都没啥经验。评的时候不光看打仗的功劳,还得考虑好多方面,最后评出来的结果,确实反映了每位将军该得的荣誉。
那时候的授衔大典上,有一千多位开国功臣被授予了荣誉,而负责评定这些荣誉的任务,则交给了罗荣桓。
当罗荣桓瞧见胡奇才时,他把胡奇才放在了韩先楚的后面,在那175位中将里,胡奇才也占了一席之地。
韩先楚那时候在第四纵队当副司令员,他也曾给胡奇才当过助手。两人联手打赢了新开岭战役。要是比起来功劳和打仗的成绩,胡奇才肯定在韩先楚前头。不过到了评等级的时候,韩先楚被评为了上将,而胡奇才只得到了中将。
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罗荣桓觉得,要是光从职位上来看,胡奇才评为中将有点儿不太够格。
其实,胡奇才的军事能力并不差,主要是因为他属于正军级干部,而韩先楚是副兵团级。根据规定,正军级的干部是不能被授予上将军衔的。
胡奇才的当兵经历里,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时刻,这两个时刻对他后来的评级影响很大。
红军那时候,胡奇才已经是师级的政委了,可八路军一成立,他却只当了个副团长。
新开岭战役之后,他因为受了很重的伤,在辽沈战役里就只能当副手了,是纵队里的副司令员。
因为后来不断受伤,胡奇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,错过了一些十分关键的战役,比如抗美援朝。尽管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上前线打仗,但他还是请求去朝鲜战场看看,学习学习。
所以在朝鲜战场上,他做了志愿军的副军长,只干了半年活儿。后来,因为身体原因,他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冲在前面,就一直做着副手的工作。
不过,胡奇才最后拿到了中将的军衔,这和他在塔山战役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是分不开的。正由于在塔山阻击战里他的表现特别突出,所以他才得到了这个中将的荣誉。
相反,胡奇才并不怎么在乎军衔怎么评,他一辈子都勤勤恳恳,做事踏踏实实,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了不少力,这样他就已经很满足了。
胡奇才心里一直放不下塔山阻击战,每次一想到战场上那些被抬走的牺牲战友,他心里就特别难过,那个画面让他很长时间都忘不了。
那时候,他和参加塔山战役的兄弟们讲好了,等自己走了以后,一定要跟他们埋在一起,就在塔山,那块他们曾经立下生死誓言的地方。
授完军衔后,胡奇才四次回到塔山,望着那片亲切的地方,他心里明白,这军功章里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。
他老是跟周围的人说,自己是塔山阻击战里活下来的,等哪天不在了,一定要回到那里。
1997年7月4日,“四野虎将”胡奇才将军走完了他征战一生的路,他遵守了自己的誓言,永远安息在了塔山脚下。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